提升香港金融科技競爭力 舖路智慧城市 首要完善監管體系

為了提升香港金融科技的競爭力,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預告「商業數據通」已火速出台,財爺陳茂波亦提出要打造香港為虛擬資產中心。有業內人士認為,隨着中美關係緊張,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難免受到衝擊,有必要於金融科技領域另闢蹊徑,為構建智慧城市打好基礎,但首要是完善監管體系。

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會長陳家豪表示,過去香港享受著中西如魚得水關係的紅利,單靠新股上市或發行點心債等大額生意已很容易賺錢,可謂「躺着也能贏」,但也因此窒礙香港金融市場的創新精神。隨着中美關係緊張,大額企業生意萎縮,對於港府希望通過創科激活零售金融市場的想法,他認為方向正確,但首要是釐清行業監管權責的分工。

陳家豪表示,以往本港監管擅於服務傳統產業,但科技發展太快,政策法規未能跟上,加上部門各自為政,是造成香港支付市場過去20年發展緩慢的原因。

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會長陳家豪指,通過創科盤活零售金融市場,須先釐清行業監管權責的分工。

他說,金管局只監管銀行的支付部分,例如連接香港不同銀行及支付商的轉數快(FPS)平台,但平台另一端的商業環節卻不在其監管範疇,實際上只有一半市場受到監管,這不單讓企業對引入金融科技持審慎態度,也讓香港很多商業數據未獲充分利用。

提升產業優勢 籲成立跨部門統籌機構

為了提升金融科技的產業優勢,他認為,香港有需要成立更高層次的統籌機構或跨部門工作小組。

歐洲、英國及新加坡的支付監管體系與香港最大不同的是,這些地區因為要徵收銷售稅, 支付平台兼具計費( B i l l i n g ) 及發票(Invoicing)等功能,監管對象不單是金融機構,而是一個由多部門共管的監管體系,例如新加坡的支付市場由當地金管局(MAS)及稅務局等部門共同監管,英國則是由金融行為監管局(FCA)與競爭及市場管理局(CMA)分工監管,前者監管金融機構是否合規,後者則打破市場壟斷的藩籬,令消費者能享用價廉質優的金融服務。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亦認同,目前金融科技領域主要由金管局監管銀行服務,監管未覆蓋商業環節,過去香港競爭事務委員會針對圍標(合謀定價)雖處理過一些個案,但未涉及金融服務,若要求競委會加入監管,有需要吸納行業和法律專才,以其現有人手資源未必能夠應付。

誠然,金管局過去推動香港金融創新不遺餘力,2018年推出的轉數快打通了本地銀行系統的經絡,但商業環節仍為金融科技監管留白,特首李家超今次預告出台「商業數據通」已披露細節,有望填補部分的監管真空,其中有研究如何讓政府部門通過「商業數據通」向金融機構轉交數據,這對提升香港營商環境的競爭力非常重要。

港府推商業數據通 望填補監管真空

事實上,金管局一直積極推動銀行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I),讓第三方服務商可以通過API向金融機構讀取客戶商業數據,「商業數據通」便是一項由金管局牽頭的金融數據基建,可統一對接銀行,提供一站式平台給企業分享營運數據,有大銀行便宣稱,經客戶授權後,將通過該平台取得企業信貸紀錄,以便作為審批中小額貸款申請的參考,但中小行若要對接平台,可能需要加大投資,提升技術水平。

方保僑表示,開放API的政策願景是好,但要全面落實不能一蹴而至,因為在商業世界裏,很難要求銀行將客戶數據毫無保留地開放。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表示,全面落實開放API不能一蹴而至,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處理。

他說,撇除銀行擔心的資安風險和對接API的成本問題,就算兩家銀行商討對接API也要看彼此的技術差距,一些跨國銀行如花旗或滙豐在開發API投入巨資,而中小行沒有大行級數的財力及技術,其優勢在於存息優惠及專注中小企服務,若因此立法強制中小行儘快提升,涉及投資不菲,變相拉闊大銀行與中小行的差距,所以單是API對接已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處理。


數字人民幣快將落地 金管局研數碼港元配合

內地政府近年積極推進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應用,而金管局亦加快研究數碼港元予以配合,若單從中港金融互動角度,全球央行貨幣出現,或許是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契機。

一項由科大商學院進行的數碼港元公眾意見調查顯示,香港受訪者視「網絡安全性」及「個人資料私隱保護」為第一及第二重視的設計特徵,反映港人非常重視私隱保護。在推廣數碼港元方面,受訪者稱「可用性」及「廣受商戶接受」均為重要考慮因素。

亞洲金融科技師學會副主席辛建國認為,內地金融科技發展較香港快,與內地對私隱透明度較高有關,而港人對此非常重視, 擔心網上交易數據容易被盜,導致金錢損失,他呼籲當局在推動金融科技及私隱保護方面,程序需要更透明,以增加市民的信心。

亞洲金融科技師學會副主席辛建國建議,港元數碼化可先在香港及大灣區某些城市作為試點,為未來人民幣數碼化的參考。

他指出,香港屬開放型經濟,沒有資本控制,基於港元流通貨幣的屬性,可以將數碼港元先在香港及大灣區某些城市作為試點,中國政府都希望了解港元數碼化後會帶出那些問題,監管機構從中可知那些問題需要從速解決,作為未來人民幣數碼化的參考。

至於陳茂波有意將香港發展為虛擬資產交易中心,方保僑認為有需要建立一整套監管制度,但他亦坦言,法規永遠很難跟上產業、尤其是科技創新太迅速,有時也不是投資虛擬資產蒙受虧損的問題,而是交易平台突然倒閉。

虛擬幣已進入傳統市場 監管易出亂象

他認為,虛擬貨幣市場已具相當規模,並且開始進入傳統的貨幣市場,一旦出現危機,是否有需要以硬貨幣干預,這些都讓當局有意監管虛擬貨幣市場時採取更審慎的態度,所以有時會考慮何種程度的監管對市場最適合,而拿捏好平衡點便十分重要。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實際已經吸引不少虛擬資產的創投項目在港設點,港府亦推出一系列配套設施如引入發牌制度,監管支付用途的穩定幣,為傳統金融機構出台虛擬資產客戶的服務指引,但業界指出監管制度仍有改善空間。

陳家豪以穩定幣為例,它與硬貨幣掛勾,屬於金管局監管範疇,但是與兩種貨幣掛勾,就是衍生產品,則受香港證監會監管,這是香港經常出現的監管混亂,一是無人管,一是所有部門都可以管,但在新加坡或其他地區不同,全部都受新加坡金管局的監管。

辛建國認為,政府草擬法規監管數碼貨幣時,工作小組的成員必須包括法律、科技、金融等跨行業專才,以往監管機構很多時著重於執行流程上,但虛擬資產或數碼貨幣的科技變化太迅速,當局有需要與跨專業界別溝通,否則很難達到協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