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資回歸先頭部隊 南洋商銀屢創典範

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不少企業爭相大展拳腳之地,令內地業務更上一層樓。南洋商業銀行(南商)早年已與中國內地關係密切,網絡遍布多個省份,加上懂得因應時勢靈活應對,贏得口碑,成為非一般的品牌。


要了解南洋商業銀行品牌的成功之處,不得不從其歷史細說。1949年底由華僑領袖莊世平成立,至今逾70年,南商乃港澳地區首間與新中國有金融來往的銀行。當年新中國成立,莊世平認定香港的國際貿易中心地位會日益重要,金融業定必暢旺,他深信在香港建立銀行,可聯繫華僑、暢通僑匯。

深圳設開放後首間外資行

1982年在深圳特區開設分行,成為全國首間外資銀行,後來分行拓至蛇口、海口、大連、廣州等地。進軍內地初期,南商成績斐然,橫掃多項第一,發行第一張通用於港澳與內地的信用卡,設置第一部自動提款機,牽頭在內地發放第一筆銀團貸款,發放第一筆按揭貸款等。南商深圳分行亦借鑒於香港經驗,率先於內地開展商品房按揭分期付款業務,促進全國房地產市場發展。

自2016年加入中國信達後,南洋商業銀行在內地的影響力更加廣泛。借助母公司實力,南商集齊七種金融業務相關牌照,領跨境金融風騷,為香港、內地客戶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現時南商(中國)於廣東省內共有14間網點,其中珠海支行是在去年開設的,面對疫境發展步伐一直向前,為未來作好準備。「自1949年以來,一開始我們的基因就與中國內地建立關係,一路是這樣傳承下來的。」南商(中國)副總裁陳偉說。

推動創新支持數碼人民幣

隨着金融科技成為一大趨勢,陳偉深信,會對大灣區金融業務品牌影響極大。他解釋,金融科技結合金融和先進科技,目前主要體現在零售金融與資訊科技兩者之中,金融機構只要將資訊科技好好應用、長遠發展,定可令品牌在個人業務脫穎而出。面臨此一時勢,陳偉指,南商銳意將金融科技應用在各個範疇,推動創新發展、數碼轉型,促使大灣區跨境貿易、投資融資倍添便利,力圖在大灣區建立口碑。

當中人民幣數碼化近年更成為中央政府重要政策,為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眾多商機。陳偉認為,以支付工具來說,人民幣數碼化絕對會對金融生態帶來變化,相信會為南商創造機會。他指出,數碼人民幣有政府支持,有銀行參與,比坊間一眾電子支付工具安全,尤其有政府背後推動,相信令用戶對數碼人民幣的信心更充足。

現時數碼人民幣發展仍需要若干時間,他強調,南商一直密切留意內地金融開放政策趨勢,以及跨境金融的制度改革,更透露南商旗下的南商(中國)正開發接入數碼人民幣的相關項目,預料不久可為客戶提供數碼人民幣兌換、充值服務,希望最後可應用於各類場合。他指出,現時數碼人民幣仍處於試驗階段,估計日後應用範圍擴大,有更多銀行參與時,質素不會遜於現行的電子支付工具。

跨境融資開方便之門

面對商機,南商已準備就緒, 應付挑戰, 南商亦靈活變通,化危為機。疫情以來,香港與內地受阻隔,跨境融資的需求轉而增加。陳偉指,南商身為跨境銀行,兩年來做了許多措施, 協助客戶理財、轉帳,多種金融服務非常受歡迎。

陳偉舉例說,很多香港人在內地有物業,若要抵押內地物業,便要出入內地辦理手續。有見及此, 南商推出了「內房通」,讓香港客戶可經南商處理相關手續,由申請到提款,都可在香港.理,做到「內地物業,香港融資」;尤其近年一些中小企客戶需要抵押內地物業,度過疫情難關,南商便為他們打開方便之門。

此外,疫情出現不久,南商還為客戶推出多項支援措施,如豁免南商(中國)同名帳戶匯款服務收費、南商(中國)文件代轉遞服務、延長保費寬限期等,旨在與客戶共度時艱。若客戶需要到深圳開公司,便不必多次親身出入內地,可經南商代辦,因南商(中國)深圳分行獲准加入商事服務「深港通註冊易」。客戶只須到南商指定的工商中心,提交所需文件,為客戶省卻不少時間、金錢。

陳偉強調,疫情期間這類措施尤其重要,因此銀行與客戶是重要顆伴,風雨同路、互相扶持才能建立長遠關係,互利共贏。

響應ESG實現企業價值

除了在業務奮勇前進外,南商亦響應時代,竭力做好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令品牌更全面。陳偉指出,有見去年中國政府提出「30-60目標」,向低碳經濟邁步前進,南商旗下的大灣區跨境金融服務,亦會發展更多綠色金融業務,包括綠色債券、綠色貸款、綠色基金、綠色存款等。

在公益方面,南商亦不遺餘力,如於2008年雲南建學校,多年來資助增設教學設備,發放獎學金。陳偉指出,南商每年參加許多本地慈善公益活動,疫情初期探訪長者中心、貧困家庭,代售慈善獎券等,每年亦會嘉許全年積極做義工的同事,鼓勵員工回饋社會。陳偉表示,南商會一如既往秉承企業文化,肩負社會責任,視之為實現企業價值的必要一環,為社會傳揚良好風氣之餘,亦為南商做好品牌。價或估值的六成(以較低者為準)、還款期最長則可達30年。


《明報》主辦的2022「卓越財經大獎」頒獎禮即將舉行,冀望此大獎表揚優秀財經服務企業,在新時代下秉承專業精神和企業文化,為推動本港經濟發展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