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港金融互動衍生不少商機,由2014年起香港先後引入滬深港通,2017年引入北向債券通,至去年南向債券通及跨境理財通出台,逐步打通中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經絡,目前只差最後一塊較大板塊—跨境保險通尚未出台。一向以環球風險管理定位的香港,如何在中港監管框架求同存異下做好中間人角色,將極具挑戰性。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預計,保險通始終會落地,目前香港與內地的保險監管制度不一,本港保險業要引入跨境
保險通的話, 仍有不少技術議題要處理,尤其是完善跨境理賠機制,以避免保險欺詐。
莊太量表示,目前兩地正商討港人購買內地保單的後續理賠,能否在深圳前海或珠海橫琴等地處理,例如為居住內地的香港退休人士續保。他認為,若本
港保險業獲准在前海或橫琴設立諮詢服務中心,供投保人處理簡單事項,只要不涉跨境賠償,這是較易做到,但香港保單在內地能否獲得理賠則有待商討。
若海事保險面向全球 計賠標準或需修例
作為國際貿易及航運中心的香港,出口信用保險、海事保險等業務發展均較內地發達。莊太量指出,香港保險業對參與海事保險一向興趣濃,而且香港亦是國際保險中心,可考慮將海事保險產品向全世界銷售,技術上可與各地企業磋商便成,但可能要計算賠率與修改法例。
在大灣區的經濟發展中,金融服務業中的保險業無疑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中國政府於2019年公布的《大灣區綱要》中,有多達17處提及保險業。不過,原本去年12月出台保險業政策,迄今只聞樓梯響。
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教授表示,立法建議其實去年已提交當局,暫時未知尚未出台的原因,但他稱大灣區其他金融服務的開放未有停下腳步,例如今年9月初港府與前海管理局發布《關於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的18條措施》,以金融助力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再配合去年引入的有限合夥基金(LPF)制度,以上舉措都可以吸引家族辦公室及私募基金在港設立和註冊,而且稅務寬免上也能與新加坡看齊。
香港雲集中外大型保險公司,全球二十大保險公司中,約七成在港有經營保險業務,顯示香港是保險業進軍中國市場不可或缺的跳板。隨着內地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生物科技等顛覆性科技的湧現,金融服務業創新將是大勢所趨。
保險產品可引入虛擬資產 令投資多元
香港智慧城市聯盟副會長秦仲宇認為,保險業絕對有潛力引入創科,商機龐大,而政府若想發展金融科技,亦宜設法保障電子交易,盡量讓市場操作更透明公開,吸引更多企業入場發展電子支付。
秦仲宇指出,本港保險衍生產品迄今未見引入創科元素,這反而是產業商機,他認為保險衍生投資產品或可延伸至電子貨幣等虛擬資產,使投資組合更多元化,並可考慮引入國內資金,因此他建議,保險業應盡快加強從業員的培訓,讓他們了解創科發展,相信「整個行業會行得好快,令整個市場多點流動性及交易量。」
對於大灣區開放保險業較預期慢,大灣區商學院校長陳志輝教授表示,建立監管框架無疑是以產業先行,但行業人士游說官員的政策制定時,需要同時顧及監管機構的擔憂,監管本身就是風險管理,政府不會單單傾聽相關行業人士的意見,也要考慮對其他持份者的影響,因為修訂法例可能牽一髮動全身。
他認為,產業政策可以試點先行,讓監管機構有例可援,事前亦需做足政策研究,尤其是中港監管文化存在差異下,如何在立法過程求同存異,將極具挑戰性,以往中港金融互聯互通政策能夠出台,其實背後監管機構與行業人士已經多番從長計議,不能一蹴而至。
挾金融優勢 香港成國際企業投資大灣區跳板
環顧大灣區中,香港強項是國際金融,可與內地其他城市取長補短。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認為,國際企業要入大灣區發展,必須經香港,這是香港的優勢,亦因大灣區市場廣闊,讓香港找到立足點,可以先探索當地文化與想法,然後再複製到區內其他城市,他形容「金融市場潛力好大。」
他舉例指,香港近年有不少互聯互通措施,如基金互認、港股通、債券通等,或對內地人而言複雜,因此香港的專家亦可到大灣區,為內地客戶服務。他相信,香港兼具法律及金融兩項特長,可為亞洲、中國內地扮演調解及仲裁角色。
此外,香港有不少家族企業的管理公司,適逢內地多富豪家族及其上市公司,需要延續家族財富,便可到香港處理。除了家族辦公室及資產管理的市場可以進一步拓寬外,一些家族式經營的小品牌亦因大灣區市場得以傳承下去。龐寶林舉例,香港有不少老品牌,當子女不做的話,便隨時結業,但若有大灣區做市場後盾,除了可引入投資者協助營運外,亦可將品牌業務擴展至大灣區,從而延續企業傳承。
對於新股制度,龐寶林認為,香港應再次發展創業板,但要思考如何讓創業板股份轉到主板,相關標準嚴格一些無妨。此外,他提議容許更多創投基金直接上市,有平台發債、併購,做創投或到大灣區投資項目。他指出,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一般是一對一,但基金可以一對多間公司,使融資成效更佳,以便推動科技、醫藥、智慧零售等行業發展。
盤活資金池 香港應推更多人民幣產品
港元與美元掛勾,隨着中美關係愈趨緊張,或者美元霸權受到挑戰,對香港金融市場均構成不利影響。然而,洪為民認為,中美關係仍處於鬥而不破,美國剛剛
公布一系列針對中國半導體的法案,但它也批准三星、英特爾、台積電及SK海力士可獲豁免多一年在中國生產,可見美國對華政策很多時仍留有一手。
目前香港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約有9,000億元人民幣,是貿易帳下的結餘,人民幣主要作為貿易支付工具,未能創造財富。近期有倡議如何盤活本港人民幣資金池,洪為民指出,香港已有人民幣計價的點心債,未來可以推動人民幣計價股票。
事實上,港府正計劃修例豁免市場莊家就港幣和人民幣雙幣股票進行特定交易涉及的股票買賣印花稅,而港交所亦正就此擬訂規則,目標是2023年上半年推出雙幣股票市場莊家機制。
洪為民表示,七成多香港上市公司以內地業務為主,對人民幣需求殷切,香港除了是美元資產的財富管理中心,也可以發揮人民幣資產管理的功用。